本站已启用无障碍浏览系统,欢迎点击访问!

绿掩白沙 兴林富民 ——西北地区防沙治沙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保护视力色:              字体颜色: 【       绿 】        恢复默认     发布日期:2023-09-27 10:55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也在进一步提高,但同时也加大了生活空间的承受能力,阻碍了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是土地沙漠化最严重的国家,由于涉及地域广面积大,对居民的生活和国民经济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影响。特别为西北地区,由于人口密度的持续增加,使其在生态脆弱的背景下,致使沙摸底化土地问题尤为严重,对该地区经济发展、民众生产生活产生不利影响。基于此,着重土地沙漠化重视工作,加强防沙治沙,已成为西北地区迫切关注的对象。

一、造成土地沙漠化的成因

(一) 自然因素

我国沙漠化土地集中分布的西北地区,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变化,荒漠化地区蒸发量和干燥度增长自然灾害频发等自然因素,且西北地区深居大陆腹地,是全球同纬度地区降水量最少、蒸发量最大、最为干旱的地带,使得该地区有些河流出现断流、干枯的现象,致使部分自然植被因缺水而死亡,失去了保护地表土壤功能,加速了河道及其两侧沙漠化土地的扩展及沙漠边缘沙丘的活动,从而加速土地沙漠化的进一步恶化

(二)人为因素

盲目开垦,滥砍滥伐。20世纪70年代,人们还没有接触生态保护这个理念,尤其是国家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劳动人民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大量砍伐树木和大面积毁林、开荒造田屯田以及重复开垦利用,导致森林资源被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问题不断出现,加剧了土地沙漠化。此外,沙漠化地区农民生活所需的燃料主要是薪柴,由于薪柴需求量大,部分区域不执行不遵守保护林草植被的有关规定,出现了滥砍树木,滥采滥挖甘草、麻黄发菜等野生中草药和食用植物沙葱,大量破坏沙生植物植被的现象,造成地表裸露而短时间内无法自我恢复,土地和草原的出现荒漠化。同时随着西北地区农业林业用地面积逐年增加,同时该地域年降水较小,主要用水为地下水造成地下水位下降,土壤蓄水减少,甚至一些绿色植被逐渐消失,致使土地沙漠化情况难以控制。

二、防沙治沙造林的意义

防沙治沙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既是保护耕地、提高土地质量的重要基础,促进沙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农牧民增收的必然途径;又是改善人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生态、保障生态安全的重大举措及推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

三、近年来取得显著成效

金凤区国土调查总面积270.27平方公里,管辖2个镇、1个林场、1个农场和6个街道办事处。根据2020年国土变更调查成果,金凤区耕地面积共计7294.54公顷;草地面积共计1333.40公顷,其中农用地人工牧草地14.34公顷,未利用地其他草地1119.06公顷;园地面积共计937.49公顷;乔木林地总面积2494.1373公顷,森林面积2544.8821公顷,森林覆盖率9.41%;各类湿地总面积3723公顷,其中,湖泊湿地2070公顷、沼泽湿地79公顷、人工湿地1574公顷;截至2022年底,金凤区城市建成区绿地面积3573公顷,绿化覆盖面积3601公顷,城市公园绿地面积1571公顷,三绿指标分别达到42.43%、43.48%、24.1平方米。金凤区结合银川市重点绿化工程,认真完成绿化任务,2020——2022年共完成造林4600余亩;实施绿化项目17个,辖区新增小微公园9个,增加绿化面积、同时实施绿化项目7个,新增绿化面积近20万平方米,每年积极组织区委、区政府相关单位实施义务植树活动,有效提升辖区绿化生态效果。同时对部分区域进行挖穴换土、根系发达、生长周期较短的大树移栽有效地达到了防风固沙的目的,在有灌溉条件的区域和沙丘边缘带积极推进防护区域防护林网建设。通过营造乔木和灌木林网降低风速,保护农田和草原免受风沙侵袭害,减少沙尘对人民生活的危害,确保粮食稳产高产。

四、引发的思考及建议

(一)革新土地耕种方式

西北地区大部分土地耕种方式都延续了古老的耕作形式,灌冬水时将土地深翻到第2年开春时在进行深翻这种方式优点是使土壤更加疏松,但是西北地区日照时长、气候干燥、刮风天比较多,土地表土易起沙尘,极易形成沙尘暴,从而导致土地沙漠化。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总结出了土地耕种覆膜重茬耕种方法,第1年土地耙糖平整后进行覆膜耕种农作物,秋季农作物收获后地表覆膜不进行处理对土地不进行深翻,第2年种植时在种植穴空档处进行种植,这种耕种方法既节约了种植成本,又使土壤减缓了沙尘的扩散蔓延。

(二)杜绝“滥”的现象

俗话说“治标先治本”,土地沙漠化逐渐严重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滥”利用。过度的开山开垦土地造成水土流失严重,过度的放牧使得草原寸草不生过度的开采使得大地千疮百孔,过度的砍伐使得土壤裸露......这些都是造成沙漠化的重要“病根”。但追根溯源,这些“滥”行为的产生也正是当地农民百姓对粮食、柴、钱等基本物质生活需求得不到满足的反应。因此防沙治沙工作的首要任务是要满足当地农民生产生活的需求。政府应当采取相应的措施,比如对贫困地区进行必要的粮食补贴,保障其基本的口粮,进行能源补贴鼓励农民科学利用风能、太阳能灯自然能源以及煤炭、汽油等资源,积极推广节柴型炉灶来减少对柴的需求以减少植被的砍伐,想办法增加农民收入,优先考虑旅游业的发展,保证一定的种植业和畜牧业,加工业也应该纳入考虑范围之类来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三)防与治相结合

我国西北部防沙治沙工作所呈现的总体局面是总体有所改善,局部仍在恶化。总是沙漠化治理的进程速度赶不上沙漠化扩张的速度,很大一部分原因就体现在“防”的工作没做到位。“防”就是要防治新的沙漠化土地的进一步产生与扩张,从解决人口对土地的完全依赖入手,加快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转移;同时要广泛引进新型农业与畜牧业管理技术,加快改进落后的技术与粗放的管理模式。可以开展管理培训提高农民与牧民的积极性,建立生态示范农场与牧场,加快大规模集约型经营的模式,带动产业的科学合理发展。治”主要是指采用一定的技术措施来对已荒漠化的土地进行治理,减少或防止沙漠化给人们的生产生活所带来的影响,同时是荒漠化土地产生一定的利用价值。(供稿人:郭彦英)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