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640106-104/2021-00298 文  号 银金民字〔2021〕51号 生成日期 2021-12-02
发布机构 金凤区民政局 责任部门 银川市金凤区民政局 关 键 字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是否有效 有效

金凤区民政局2021年乡村振兴工作总结及2022年工作思路

保护视力色:              字体颜色: 【       绿 】        恢复默认



金凤区委农办:

现将《金凤区民政局2021年乡村振兴工作总结及2022年工作思路》汇报如下,请审阅。


                                    银川市金凤区民政局

                                               20211123

金凤区民政局2021年乡村振兴工作总结及2022年工作思路


今年以来,金凤区民政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十二届十次全会决策部署,在金凤区党委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践行“民政爱民、民政为民”的工作理念,聚焦中心,服务大局,现将2021年乡村振兴工作总结及2022年工作思路汇报如下。

一、2021年乡村振兴工作开展情况

(一)织牢社会保障安全网,实现救助一体式发展

不断加强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收入已超过扶贫标准但仍低于低保标准的,脱贫退出后实施低保渐退期政策,保障贫困家庭稳定脱贫不返贫。截至202110月,将7191217人移民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劳务移民和自发移民共1852人,生态移民共7011165人);将270501人建档立卡户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其中2021年新纳入1014人。强化救急难临时救助功能,对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或者其他特殊原因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移民给予临时救助。截至202110月,共对167167人农村困难群众及时给予临时救助50.82万元,其中为建档立卡户1717人发放临时救助金2.6万元。将建档立卡户中符合条件的特困供养人员、高龄低收入老年人、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及时纳入社会救助兜底保障范围,截至202110月,建档立卡户中,享受高龄低收入老年人津贴87人、社会散居孤儿津贴2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津贴9人、特困救助供养4人、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200人,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154人。

建立低收入人口监测机制。贯彻落实《银川市最低生活保障和低收入家庭审核审批实施办法》(银政办规发〔20202号)文件要求,将符合条件的家庭,按照个人申请、镇(街道)审核审批的程序,认定为低收入家庭,并建立了低收入家庭数据库。今年3月至6月采取政府购买第三方服务的方式对2190户家庭开展了动态复核,共初步复核出需要进一步研判的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共计382户,目前各镇街正在再次调查核实,下一步将根据最终复核研判结果,按照“应保尽保、应退尽退”原则,做好政策落实。制定专项救助政策,将现行民政高等教育助学、冬季取暖补贴、残疾人生活补贴、节日慰问等专项救助政策从低保对象扩大到低收入家庭。截至202110月底,金凤区低收入家庭共计402户,其中建档立卡户133户。

动态监测三类人员。发挥主动发现机制,及时对金凤区41155人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及突发严重困难户开展全面排查,确保不漏一户一人。截至202110月,已将1843人纳入农村低保保障范围,33人纳入高龄低收入老年人保障范围,为基本生活遭遇困难的1414人发放临时救助金3.62万元。

探索建立解决城乡贫困长效机制。统筹救助资源,增强兜底功能,研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乡低收入群体救助保障工作方案(试行)》,制定了较低收入家庭救助保障机制,探索建立了以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急难社会救助等保障性政策为主体,涵盖教育救助、采暖补贴、医疗救助、就业帮扶、重度残疾人照护补贴、价格临时补贴、困难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补贴、助困基金等8项发展性政策并行的社会救助格局,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多层次的贫困人群救助保障体系。

  1. 机制夯实基础,全面提升城乡社区治理水平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统筹“美丽乡村”建设、新农村建设、农村幸福院、农村老饭桌、互助养老院等项目,充分利用闲置校舍、办公用房、集体用房等设施,有效整合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文化室、卫生室、残疾人康复站(室)、计划生育服务室、妇女儿童之家、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等场地、设施和资源,推进农村社区综合性公共服务设施利用和发展,20个村级组织工作及服务用房面积均已达到自治区、银川市规定的基本标准。

实施农村网格化服务管理。出台《金凤区农村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在农村全面推行网格化服务管理。按照农村辖区面积、人口等标准,按照“常住户数80户左右划分一个责任网格”原则,把农村划分成266个网格单元,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农村服务管理网格,实现村级管理扁平化、精细化、信息化,做到情况掌握在基层、问题解决在基层、矛盾化解在基层、工作推动在基层、感情融洽在基层。

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坚持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作为提升农村社会治理水平的有效抓手,不断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强化基层组织建设。严密组织换届选举,20个村圆满完成换届选举,产生村“两委”班子成员108名,实现了“一升一降”目标。抓好换届选举后的村干部培训,组织新当选的村“两委”成员和村监会主任参加为期4天的能力素质培训,培训率100%。充分借助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疫情防控等时机,坚持党建引领,通过基层党组织领导,发动群众参与,锤炼基层组织的组织力、凝聚力,在“实战”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充分利用广播、会议、电子屏、村务公开栏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村民代表的职责和义务、召开村民代表会议的程序、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议事内容,营造村民和村民代表参与村务、管理村务、监督村务的良好氛围。持续推进“55124”工作模式,以《村民代表会议议定事项指导目录》为基本,严格按照提出议案、民主决定、公布告知、组织实施、监督管理的“五步工作法”,指导村级组织认真落实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对代表缺席、代表发言、不同意见等情况详细记录,确保村民代表会议召开合法有效、决策事项真实可靠、代表意见全面详尽。结合村“两委”换届选举,指导各村开展村规民约修订,完善村民自治章程,20个村均按照程序普遍建立了适合本村实际的村规民约。

二、2022年工作思路

  1. 抓兜底,织密贫困群体基本民生保障网

进一步推进农村低保与乡村振兴政策有效衔接。加强与各部门沟通协作和工作衔接,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建立台账,定期跟踪核查家庭收入、家庭财产等情况,及时将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困难群众纳入低保范围,做到对象准确,应保尽保,应退尽退。

扩大低保政策覆盖率。对生活困难、靠家庭供养的重度残疾人、重病患者等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移民,以“单人户”落实低保政策,及时纳入低保范围。

严格落实低收入群体救助保障。按照保基本、兜底线、救急难、可持续”的总体思路,统筹救助资源,全面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城乡低收入群体救助保障工作方案(试行)》,增强兜底功能,提升解决相对贫困问题能力。

(二)抓治理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工作格局

持续加强村级民主建设。推进55124”工作模式落实指导村级组织加强对村民代表会议的组织领导,将村代会与村党支部党员大会、“四议两公开”等有机结合、依次召开,把党的领导与老百姓切身利益紧密联系起来,确保村党组织掌握社情民意在前、协调各方利益在前、把控决策方向在前。

做实农村网格化服务管理。依托智慧金凤社会治理综合平台,开展收集、汇总、分析、统计辖区网格信息,实现对网格事件的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及时处理、及时反馈。推行居民网络信访和网格员手机终端使用,在第一时间为居民提供诉求收集、整理、处理、上报、反馈的快捷服务,全面做实农村网格化服务管理。

加强农村村务公开落实。不断创新和落实公示公开制度,细化公示公开程序、时间、形式,建立以政府网站公开到镇街道、手机短信微信等推送到村民的两级信息平台,从源头上解决权力约束和监督效果层层递减问题。

加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加大对镇(街道)、村“两委”成员和村民代表的培训力度,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和学习,提高村民代表的履职能力和水平,推进村级民主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进程。按照分级培训的原则,同组织部对村“两委”成员、村监会进行专题培训,确保年底培训率达到100%;指导乡镇和村对村民代表、村民小组长进行集中学习培训。全面落实村“两委”成员、村监会、村民小组长待遇,指导镇、街道足额落实生活补贴,保障村干部基本权益。


      8    




分享到: